《迎着灿烂的阳光——抹不去的童年记忆》
第 67 章
(六十七)我家的“电器”(二)
漆黑了几千年的村庄,终于迎来了光明的一刻。八十年代中期,电线架到了我村,从此,我家结束了灯光如豆的昏黄时代,迎来了光明时期。这对我村、乃至我家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。想想过去真是不可思议,在没有安装电线、电灯的时候,我和姐姐们每天放学,都是趁天还没有黑下来,就赶紧做作业,不然就只能在油灯下做了。那忽闪忽闪的灯苗在作业本上形成了一道道暗影,常常搞得我们眼花缭乱。尤其是在清凉的春夏之夜,偶尔还会听见几只小老鼠在暗处窸窸窣窣。胆子大的时候,还在我们身边穿梭,等我们去捉的时候,它们全都调皮的躲起来,总是让我们扑个空。看来这都是夜色给了它们以掩护。可是飞蛾就不那么幸运了,几只只顾在我们面前飞来飞去,并没有珍惜生命的意识。为了片刻的光明,竟然不惜以身试火,最终落得个烈火焚身。看着它们那烧焦的尸体落在我们的作业本上,竟然有了一种莫名的惆怅。有时在油灯下坐得久了,油灯芯上会产生一种灯花来。每当如此,我们几个总是抢着挑灯花。不小心的时候甚至会把油灯打翻,油撒一桌,再燃起个“熊熊大火”,可就惨了。不过这样的局面几乎很少碰到,更多的时候,都是母亲轻轻地替我们把灯花挑去,灯光好像一下子明亮了许多。映照着母亲轻盈的动作,美丽的身影,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闪现。灯火阑珊时,总会让我想起一首诗:寒梅时节家家雨,青草池塘处处蛙。有约不来过夜半,闲敲棋子落灯花。没想到就连这昏黄的灯花也能惹出了唐人的一番诗意来,看来生活中还是处处有着光明的希望。就眼前这如豆的灯光,不还是给我们带来了一线光明,一丝期待吗?记得那时,大姐、二姐在我家的西房住。每晚在做完作业后,还要坐在床边看书到很晚。因为她们都牢记母亲的教导:“书到用时方恨少”“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”,她们都想“青春须早为,莫待后悔时”。为明天而奋斗,为前途而努力。为此,她们每一个床头的上方墙壁都吊有一盏油灯,时间长了,霍霍灯苗闪耀的上方白色墙壁,都被熏出了一道漆黑的暗影。尽管如此,我们并不为苦,因为这远比“囊萤映雪”、“凿壁偷光”的条件强得多。我们所比的都是每学期都能为这个家带回来一张张奖状,这也是对我们辛苦付出的见证,也是对父母日夜操劳的汇报。自从有了电灯,整个村庄好像忽然明亮了起来,我家也从此告别了油灯时代。每天晚上总是早早地吃过晚饭,就坐在电灯下,享受这光明世界。尽管三间屋子,只有一盏电灯,却也非常明亮,远非一盏油灯可比。此后母亲再也不用在昏黄的油灯下纺线了,我们也都在这光明下各行其是。奶奶在给我们讲着“过去的故事”,父亲也在说他的“光荣历史”,母亲仍不闲着,在为我们整理衣服,我和姐姐在做着自己的作业,妹妹在一旁自由的玩耍……一家人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。
关于长篇生活龙8国际long88《迎着灿烂的阳光——抹不去的童年记忆》第67章 (六十七)我家的“电器”(二) 的编辑点评:
暂无编辑点评